电竞比赛竞猜平台
联系我们

科技赋能水产养殖养出新“丰”景

发表时间: 2024-03-24 来源:银氏虎络膏

  水产养殖业是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日照市海洋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具有先天优势。2022年,日照市水产品总产量46.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9.7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3.5%。

  近年来,日照市水产养殖户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把科学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化为水产养殖高水平发展的“最大增量”,积极地推进水产养殖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和保障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作了诸多探索。

  虽然今年虾价低迷,每斤南美白对虾的价格同比下降了30%,但在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对虾养殖大户王冰雨的养殖利润依旧比附近其他对虾养殖户可观得多。

  “更换了两台新款空气悬浮增氧机,一季虾养3个多月,一台机器就比以往省出了大约1.1万元电费,省的就是赚的。”王冰雨说,虽然新机器价格稍微贵点,但一年多的时间就能把买机器的钱省出来,从长远看,养殖成本有很大的节省空间。

  产量也是个安慰。对虾一生蜕壳约50次,每蜕壳一次,就意味着对虾又长大了一圈。这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能否含量高且稳定就很重要。如果量少而多变,会造成对虾的软壳或者蜕壳不遂。“新更换的增氧机,不光省电费,而且出氧均匀。”王冰雨计算过,一个30平方米的养殖池,最近这一季出了六七百斤虾。“虾苗掉苗率低,个个长势喜人。”

  王冰雨的水产养殖基地新上的空气悬浮增氧机,是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研发的。据该公司科学技术人员介绍,这款增氧机环保,维护简单,运行时噪音低至80db以下,无须加润滑油,可在350V低电压下长期可靠运行,保证养殖池的氧气含量均匀且充足。另外,产品配置5.5kw~55kw多种功率类型,可为不同规模的养殖公司可以提供定制化实施方案。

  尝到甜头的王冰雨,最近计划再上两台空气悬浮增氧机,10月17日,王冰雨打电话联系厂家。王冰雨和记者说,对水产养殖来说,夏天电费占养殖成本的1/4,冬天要占到1/3。越早用上新设备,省费就越多。

  他们引入的是工厂化循环水海水鱼养殖技术。走进禹海红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养殖池、运转有序的循环水设备,一尾尾石斑鱼、红加吉鱼等在养殖池内成群结队地穿梭游弋。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统一布置进排水管网、统一尾水处理,可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模式地下水过度开采、尾水排放不达标、近海污染等难题。”公司CEO赵奎峰算了一笔账:一个养殖池需要40立方米水,按传统养殖模式,一天更换6遍水,就要用掉240立方米水。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每天只需添加5%~10%的新水,一池水经过过滤、消毒杀菌、生物净化、调温、增氧等环节后循环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高效节约水资源。

  脱离了“靠天吃饭”的不稳定因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还能够精准控制池水的温度、溶氧等各项指标。在禹海红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监控室,溶氧及温度曲线、水质实时数据、设备状态等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养殖的品种主要是石斑鱼,石斑鱼是南方鱼种,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给‘南鱼北养、南鱼北育’的鱼种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它们的成活率。”赵奎峰介绍,工厂化养石斑鱼,每立方米产出35公斤,可比传统养殖模式效益提高3~5倍。

  东港区涛雒镇党委书记陈彬介绍,该镇水产养殖面积已达6万余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鱼苗养殖基地。随着规模的扩大,资源、环境容量等约束性因素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将加快工业余热利用和新型养殖机械推广等步伐,提高单位养殖面积的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率,推动工业化养殖向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转变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在针对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登陆北上期间北方冷涡降水等多个历史个例的预报试验中,下一代大气数值模式的全球5公里分辨率预报优于当前的业务模式。

  其中,《量子测量术语》界定了量子测量相关术语和定义,规范了量子测量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之间的术语一致性和逻辑完整性,是量子测量领域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为规范和统一量子测量科学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预制菜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食品产业,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业转型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但预制菜也面临范围泛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花了钱的人预制菜是否添加防腐剂很担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这个的人说,今年是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的关键一年,将全方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推进“一对多”的开放许可,降度易成本,提高专利转化效率。

  眼下,春风渐暖,春季农业生产也已进入大忙时节,全国春耕备耕正自南向北全面展开。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将进一步夯实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

  五年来,多次考察中部六省,为中部地区谋新篇、开新局指引方向。我们选取产业转型、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六个方面,跟着的足迹,通过卫星视角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非常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谁掌握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刘柳团队在近日出版的《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这类卡宾的分离表征拓展了人们对碳化学的认知,并有望促成双亲性主族元素化学的革新。

  一项国际研究近期发现,陆生动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奔跑速度受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这两个因素限制。而猎豹等中型陆生动物身上,这两个极限刚好能达到平衡。

  未来航空,会是怎样?从材料到发动机,从通信到能源动力,人们在猜测,颠覆性的改变会从哪里发生?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清醒时相比,睡眠期间大多数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心率、动脉血压、体温、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3月17日开幕以来,记者采访参加会议的专家、企业代表,听听他们带来关于种业高水平发展的最新动态。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站总数超337.7万个,5G移动电线亿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应用已深入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记者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

  此次开放的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共10项,展现了我国核工业科学技术创新的“硬核实力”。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3月20日,搭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最核心的安全部件,它可以深刻影响不同车的性能、安全、可靠性以及二手车价值。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首次在刚建成的永久会址举办,时间定于4月25日至29日,今年的年度主题为“创新: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将坚持高端定位,更突出国家级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