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比赛竞猜平台
联系我们

警觉拼音输入法对运用汉字能力的销蚀

发表时间: 2023-11-06 来源:抹0黄金组合套装

  统计显示,该报20个月中因电脑录入造成的错误共1896处,占错误总数的50%左右。而在与输入法相关的错误中,因“同音输入”造成的错

  误,如“突破”误为“图破”、“重点”误为“终点”等,共有1703处,占90%;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错误,如“紧”误为“紫”、“租赁”误为“租凭”等,共有193处,占10%。鉴于这一统计的时间跨度长、范围广,且具有连续性,可以认为,其结果基本反映了拼音输入法和字形输入法造成我国出版物文字错误的比例。

  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经常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用户中,有“提笔忘字”经历者超过95%。这是因为许多人长期在电脑、手机上“打拼音”,已经习惯了用拼音“代替”汉字。慢慢的变多的人“提笔忘字”,甚至不会写字,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从未有过的一件怪事,此现状与“拼音输入法”有极大关系。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他文明发源地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钉头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美洲的玛雅文字,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唯独中国的汉字“长生不老”,青春永在。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肌理骨干,能够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就“书同文”而论,几乎能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同一文字的共同的历史记录、共同的文化传承、共同的语言交流、共同的礼仪规制,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这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最深层的文化基石,最可靠的精神线索。

  在计算机时代,键盘输入取代人工书写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英语的输入和书写,绝大多数都是用字母,输入的就是书写的。所以,使用英语的人不会因为经常使用电脑而“提笔忘字”。而我们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则不同,输入的并不是书写的。

  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当成了思维和书写的载体,而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却变成思维和书写的客体,汉字因此蜕变成汉语的“第二层衣服”,亦即成了拼音字母的衣服。这种主客易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对汉字的自我疏远,是对运用汉字能力的销蚀。

  汉语中不计声调的有效拼音只有400多种,而最基本的“国家标准汉字集”的字数是6763个,其中读“yi”音的字有101个,发“li”音的字有88个,拼音与字形根本不能一一对应。

  汉字的“音”是衣,“形”才是身。“弃形留音”,等于“舍身存衣”。“拼音输入法”离开了对汉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运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必将因此而形神俱灭,汉字本身所固有的文化遗传基因,也将因此种输入方式大行其道而丧失殆尽。

  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突破了汉字输入电脑的“瓶颈”,汉字也没有在电脑时代被宣判“死刑”。但是,当前为了所谓的“不用学习”而盛行的“拼音输入法”,实际上正裹挟着汉字在“拼音化道路”的迷途上前行。这是一个值得各界警惕的新动向。

  “拼音输入法”虽源于“汉语拼音方案”,但两者不是一个概念。“汉语拼音方案”的贯彻,为推广普通话,为规范统一汉字的读音,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然而,汉字和汉语拼音的“主―辅”关系,是早有定论的。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强调:“首先,应该说清楚,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字正走向国际,欧美多个国家已出现了“汉语热”和“汉字热”,常可见到外国人在“米”字格上练习写汉字,其认真、其执着,的确令“提笔忘字”的中国人感佩。

  “拼音输入”的错误率竟然是“字形输入”的9倍。这个惊人的数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为了巩固和传承汉字文化,为了使汉字文化永葆活力而不变为“拼音文字”,作者觉得有必要就以下问题开展深入的学术大讨论:1、在我国,慢慢的变多的人“提笔忘字”是不是事实?2、慢慢的变多的人“不会写字”的原因是什么?3、“拼音输入法”对汉字文化的危害性何在?4、如何强化对汉字“形”的认知,保存并传承汉字文化的内在品质和外在风骨?

  在数字方式的字形编码输入法、查字法研究成功并达到实用化程度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大讲特讲“拼音输入法”危及汉字生命的严重性,必须大力强调和重点推广那些科学实用、符合规范,依照“字形”和“笔画”编码的汉字输入法,将“拼音输入法”逐步淡而化之,至少不能使之愈演愈烈。无论在字母键上或在数字键上,均应大力提倡“形码输入”,使其成为主流。

  “形码输入”应当成为中小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必备技能,应当尽快将依照字形对汉字编码的输入法和检索查字法,纳入中小学和对境外汉语教育的基础教学之中,使人们每输入一个字,每查一个字,就等于巩固一次书写。

  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是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生物安全建设的前提保障。【详细】